向學立德 知行合一
——滏河學校文化釋義
第一篇章 紅色傳承 凝心鑄魂
自1953年建校以來,滏河學校黨支部昂揚奮進,歷經了三個重要時期:“國棉一廠子弟學校時期”、2005年歸屬地方管理的“滏河學校時期”和2022年更名為“實驗中學時期”。
一、國棉一廠子弟學校時期1959年6月,周恩來總理蒞臨國棉一廠指導工作,親切會見工人、師生,為“勤奮上進、嚴細團結”的“棉一精神”注入了新的內涵:(一)確立校銘——“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”,賡續(xù)少年恩來鴻鵠偉志,揚我中華少年時代雄風。(二)確立校訓——“勤奮上進,學以致用”,以棉紡勞模為榜樣,努力學習,貢獻祖國和社會。
二、2005年學校更名為滏河學校,進入“滏河學校時期”,九年一貫制區(qū)屬學校迎來了新的使命:服務社會。由此開啟了學校黨建工作的時代新篇章:(一)不忘初心,發(fā)揚校銘——“為中華之復興而讀書”,繼往開來復興使命,大道為公自信征程。(二)厚植精神,實踐校訓——“崇德向學,知行育人”,為黨育人厚德載物,為國育才知行合一。
三、2022年10月13日學校更名為邯山區(qū)實驗中學,正式進入了“實驗中學時期”。學校以生為本,將學生作為發(fā)展主線,突出“以特色創(chuàng)品牌、以品牌求發(fā)展”的工作思路,發(fā)揮學科優(yōu)勢、教師優(yōu)勢、學生優(yōu)勢、傳統(tǒng)優(yōu)勢。作為全國首批國防體育分會會員單位和邯鄲市太極傳統(tǒng)學校,努力創(chuàng)建“國防特色教育、太極特色教育、書法特色教育、個性社團特色教育”等辦學特色品牌,推進了均衡教育和學生素質全面發(fā)展,有效地提升辦學品位,實現了學校有特色、教師有特點、學生有特長,質量、特色、聲譽并重并舉。
第二章 滏河文化 知行合一
“知行合一”的文化闡釋
“知行”作為中國傳統(tǒng)哲學范疇,最早見于《尚書》“非知之艱,行之惟艱”。宋朱熹就“知”與“行”的關系提出“知先行后”說,明代王陽明將其關系闡釋為“知行合一”,強調 “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”。以上知行關系的更迭均在道德范疇之內,“知”指君子修養(yǎng)、道德、良知。“行”指對道德良知的身體力行。
伴隨西學東漸,“知”“行”概念在認識論上得到拓展,孫中山認為“知指知識體系,包括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兩大類。行指人類的實踐活動。”
結合教育的本質屬性和育人目標,滏河文化的“知行合一”,其文化內涵有以下兩個方面,一是道德層面的“良知與修為內外合一”,二是認識論層面的“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輔相成”。
有目的的培養(yǎng)人是教育的本質屬性,“立德樹人”作為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,強調德性的重要性。這與滏河文化培養(yǎng)德行兼修、內外合一“知行少年”的育人理念相契合。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:“培養(yǎng)德智體美勞全面發(fā)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”,“全面發(fā)展的人”既應兼具德識,又能躬行踐履,這正是滏河文化“知行合一”的內涵所在。
“知行合一”的教育闡釋
“知行合一”作為滏河文化的核心教育理念,具有四個維度、三個主體、一個方向、一個目標。
四個維度
第一個維度,旨在構建尚學崇德內外合一的教育環(huán)境。伴隨未來教育2.0時代的到來,教育環(huán)境已然成為教育育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學校內部的自然環(huán)境、人文環(huán)境、課堂環(huán)境、管理環(huán)境以及校外相關的社會環(huán)境、家庭環(huán)境的“內外合一”,是知行合一教育環(huán)境的生態(tài)發(fā)展方向。尚學、崇德作為知行合一教育環(huán)境的兩大支柱,旨在不斷提高師生求知的學習力和道德踐行力,達到學識與品行內外兼修,相得益彰。
第二個維度,旨在涵養(yǎng)進德修業(yè)躬身垂范的教師隊伍。新時代的教師,最重要的角色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引導者與合作者,“教學相長”的動態(tài)師生關系要求教師時時修業(yè)提升專業(yè)化水平,事事進德垂范優(yōu)良品質,知行合一的教育行為能夠真正激發(fā)引領學生求知問學、學做“真人”。教師的知行合一,不僅成就了師生鮮活的生命成長課堂,更能潛移默化塑造學生的價值觀,生發(fā)出“吾愛吾師,更愛真理”獨立思考的教育力量。
第三個維度,旨在培育問學聞道鼎新精進的知行少年。培養(yǎng)“知行少年”,是知行合一教育思想的育人目標。知識與學問并重,良知與實踐共生,內以篤學詩書豐盈個體生命,外有銳意創(chuàng)新謙和之形。每一個全面發(fā)展的知行少年,都努力向上成長為獨一無二的“這一個”。成材更成人,是知行合一教育思想育人的理想境界。
第四個維度,旨在建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(fā)展的知行課程體系。知行合一教育思想以知行課程為載體,通過德智體美勞五大方面的橫向課程體系建構實現全面發(fā)展的育人目標,通過面向全體的基礎類課程、面向群體的拓展類課程和面向個體的探究性課程縱向三層立體架構,實現對學生能力與個性的全方位、針對性培養(yǎng)。
三個主體
學生主體:知行向學,知行成人。以“知行合一”精神奠基人生底蘊。
教師主體:知行為師,知行促教。以“知行合一”精神成就教育人生。
學校主體:知行領航,知行擔當。以“知行合一”精神鑄就教育夢想。
知行合一教育思想以學生、教師、學校為實踐主體,知行合一的精神使主體既獨立自足,主體間又相輔相成。知行合一的人生底蘊,使漫長的學習行為內化為生命追求幸福的動力;知行合一的教育人生,使繁復的教學活動升華為雕塑生命的創(chuàng)造;知行合一的教育夢想,使千頭萬緒的學校管理鍛造為時代的品格與擔當。
一個方向:知行向未來
未來的含義:知行合一是教育育人的理想狀態(tài),是教育者為之不懈的努力與追求。
未來的路徑:德智體美勞全面發(fā)展,全面不是全能,亦非整齊劃一,而是引導每個個體生命找到適合自己的未來發(fā)展之路。
突出一個方向:放眼世界,心向未來。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具有開放與包容性,師生在知行合一的精神引領下,立足當下,心向未來,跨出一己一域,面向世界與人類的明天學習、思考、踐行。
一個目標:培育知行少年
知行合一是一種立德樹人的理想狀態(tài),是問學、聞道、成材、成人的必由之路。著眼于學生一生,為其創(chuàng)造幸福人生奠基,是知行合一教育思想“面向未來”的使命與擔當。以培育知行少年,在理想維度樹立學生知行合一的學習觀、道德觀和世界觀;在實踐維度淬煉學生敢于嘗試、勇于探索、善于創(chuàng)造的恒毅品質與行動能力;在思辨維度引導學生養(yǎng)成對問題與現象分析、判斷、推理的邏輯思維習慣。
第三章 知行課程體系
一、知行課程理論框架
(一)知行課程
知行課程是知行合一教育思想培養(yǎng)知行少年的最重要的途徑。知行課程培養(yǎng)與提高學生自主學習、探究學習、合作學習、終身學習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能力。在課程實踐中將學生知識學習能力轉化為全面發(fā)展的個體能力作為課程教學評價的重要檢驗標準,知行課程體系具有面向未來的方向性和篤學踐行的社會責任與擔當。
(二)五大核心素養(yǎng)
以國家核心素養(yǎng)為坐標,以關注學生生命質量和終身發(fā)展、全面發(fā)展為前提,知行課程進一步確立了德、智、體、美、勞五大核心素養(yǎng),涵蓋了人文目標、實踐能力、成長基礎、自由境界、技能養(yǎng)成五大成長領域,突出了“知行合一”、“學以致用”、“健康博弈”、“個性和諧”、“一技之長”五大成長特質。
核心素養(yǎng):德
內外兼修,知行合一的德育,是知行課程體系的人文目標。塑造學生“知行合一”的道德品質,是知行課程的立人之本。
核心素養(yǎng):智
向學問道,立足實踐的智育,是知行課程體系培養(yǎng)學生實踐能力的基礎保障。提高學生“學以致用”的實踐能力,是知行課程的首要目標。
核心素養(yǎng):體
健康陽光,博弈向上的體育,是知行課程體系培養(yǎng)學生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成長基礎。強健的身體,陽光的心態(tài),博弈的精神,是知行少年“健康博弈”的精神風貌。
核心素養(yǎng):美
個性自足,多樣和諧的美育,是知行課程體系培養(yǎng)學生“個性和諧”的人文要求。發(fā)展個性,彰顯多樣性,和諧包容,是知行課程達到各美其美,美美與共的“自由境界”。
核心素養(yǎng):勞
一技之長,身心棲居的勞育,是知行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創(chuàng)造幸福生活的“技能養(yǎng)成”途徑。以一技之長安身,憑借勞動能力立足社會,創(chuàng)造幸福生活,是知行課程的養(yǎng)成教育目標。
(三)三大類課程依托
德智體美勞五大核心素養(yǎng)的培養(yǎng)以基礎類、拓展類、探究類三大類課程為依托,形成知行課程體系網絡。
基礎類課程
基礎類課程面向全體學生,完成國家規(guī)定的基本任務,達到相應的學科能力。并通過校本化改造,使學生的知識素養(yǎng)基礎夯實,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(fā)展。
拓展類課程
拓展類課程面向全體和不同群體學生,結合地方特色與學校自身優(yōu)勢,選修與必修相結合設置課程,激發(fā)興趣,開闊視野。
探究類課程
探究類課程面向個體,注重培養(yǎng)學生個性,提升能力。以小組探究、團隊合作等方式培養(yǎng)學生的質疑、調查、研究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能力。
二、知行課程的實施
成長課堂是知行課程體系中三大類課程的具體實施體現,以培養(yǎng)知行少年為終極育人目標,構建高效課堂組織形式和知行合一的教學方式、評價方式。
(一)成長課堂組織形式
課前 基于學情的預學
課中 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共學
課后 基于主題學習的研學
(二)成長課堂教、學方式
師 課前 提供自主學習的途徑 設計學習單 制作微課 進行學習者分析
課中 了解動態(tài) 駕馭生成 提供機會 利用信息技術 調整教與學策略
課后 研究作業(yè) 提供途徑 反思完善 反思、固化、形成教學資源
生 課前 進行自主學習 發(fā)現問題
課中 自主探究 合作分享 實踐鞏固 利用信息技術 調整教與學策略
課后 鞏固提高 拓展延伸 資源共享 反思、固化、形成教學資源
(三)拓展類課程與探究類課程實施方式
以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相結合落實拓展類課程。必修課程以班級授課、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三種形式為主。選修課程以實體走班和網絡走班兩種形式為主。
以項目學習的方式落實探究類課程。從五大領域入手,每周固定活動時間,學生自己確定一個領域,圍繞主題開展相關的實踐探究、合作分享,老師根據主題結合教學內容進行適度引領,提供探究的思路與分享展示的平臺。學生自主確定研究方式,如查找資料、設計問卷、進行調研、產品制作等等。
以五大核心素養(yǎng)為核心開設興趣社團活動課程。
三、知行課程的綜合評價
知行課程體系以持續(xù)推動教育教學改革,完善學校組織管理為己任,以培養(yǎng)德智體美勞全面發(fā)展的知行少年為目標,夯實、拓展學生的成長歷程,成長課堂記錄學生的學習軌跡和學習效果趨勢、個性發(fā)展軌跡,以此建立知行少年學習評價報告。